领导人一旦被私欲蒙蔽,后果会有多严重?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的所作所为,就成了一个典型教训。为了保全私利、掌握最高权力,他没有及时救援被围的京城股票配资技巧,最终导致北宋灭亡,父亲和哥哥被掳走甚至丧命。
事情发生在公元1126年冬。金军攻破汴京外城后,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相州设立大元帅府,声称要勤王,周围兵力纷至沓来。赵构从中挑选了万余精兵,却没有马上南下救援汴京,而是带着部队转往大名府。副元帅宗泽、韩肖胄等多次催促他率军解围,然而另外一派将领汪伯彦却出面劝阻,称贸然南下会激怒金人,恐有灭顶之灾。赵构采纳了汪的意见,表面上保留勤王名号,实则把风险留给别人——他让宗泽先行北上观测、试探自己则稳守一方,等待时机。
宗泽主动率军赶赴前线,接连击败了部分敌军并推进到离汴京不远的地区,可战局却日趋艰险。金军不断合兵围攻,宗泽多次向赵构求援。可赵构此时已心存算计:若他一旦出兵解围,就要按照宗泽的主张去攻打金军,自己当皇帝的机会就可能落空。于是他以“兵力不足”为由,一次次推迟援救。直至次年初,赵构名下兵力增至八万,宗泽和韩肖胄等人再次主张速决,而黄潜善、汪伯彦等人仍旧主张缓进、步步为营。赵构再次采纳后者,把大军拖向济州,行动迟缓,耗时十余日才行至目的地。
展开剩余56%与此同时,汴京内外的局势越来越糟。宋钦宗赵桓和太上皇赵佶被金军威逼签订割地赔款的条件,朝中有人迎合金人搜刮财富以求苟且。城里百姓和少数主战将领愤怒抵抗,但最终难以挽回全局。1127年春,金军将两位皇帝押走,掠走大量皇族与官员,史称“靖康之耻”。汴京被洗劫殆尽,许多无辜百姓遭受逼迫和羞辱,城中民众痛苦万分。
在这一连串灾难中,赵构的迟疑和自保心态被广泛指责为重要原因——他在关键时刻没有出兵相救,反而等待有利于自己登位的机会;当父兄被掳、皇室被俘时,他才召集将领起兵,但为时已晚。朝中一些投降派借机搜刮财物、出卖同胞,结果造成社会道德的崩溃与人民的深重苦难。部分主张抗敌的将领如张叔夜宁死不屈,而后来有的官员如秦桧则在困局中选择投降,成为后世指责的“汉奸”。
回头看这段历史,教训十分沉痛:领导者在国家危难时的抉择不仅决定战争的结局,也直接影响百姓生死与民族的尊严。赵构为私欲迟疑,不救兄父,使北宋覆灭,这件事提醒我们——权力与良知不可割裂,责任与担当不能以私利为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